聚力提振生活性服務業。著力擴大消費需求,持續開展系列促消費活動,推動國購、星悅茂等核心商圈發展,新增限上商貿單位30家以上,培育網銷額超億元企業1家,電商網銷額增長8%以上,爭創省級服務業集聚示范區。全面融入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,加強水東大景區品質提升和開發運營,統籌高端民宿、研學基地、森林康養等業態布局,推進水東古鎮EOD項目建設,全力創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、省級旅游度假區。有序推進南部山區“文旅+康養”產業發展,編制文巖路4號地控制性詳細規劃,加快溪口濱河康養、江南天路文旅融合等重點項目建設,持續提升宣涇廊道、S207楊柳至溪口段沿線環境品質,支持十八灣大峽谷爭創國家4A級景區,力爭旅游收入突破100億元。
聚力做強生產性服務業。支持“制造+服務”模式創新,力爭培育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家,認定省“兩業融合”試點單位2家。加大物流企業引進培育力度,完善巷口橋物流基地配套設施,啟動智慧物流產業園項目建設,建成省級冷鏈集配中心1個,力爭A級物流企業實現突破。高標準推進“交郵融合”,基本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。發展研發設計、節能環保等現代服務業,規模以上生產性服務業營收增長8%以上。
聚力打造對外開放平臺。市區一體加快綜合保稅區建設和申創工作,推動9610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運營,確保全市首單業務順利通關。加快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,鼓勵內外貿企業向跨境電商轉型,新增跨境電商企業20家,交易額增長15%以上。建立企業孵化清單,新增外貿企業15家以上,進出口總額增長12%以上。做實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載體功能,掛牌運營中國五礦商會安徽辦事處。推進外向型經濟產業園建設,組建專班,做好外資項目“一對一”全程服務、個性化服務,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%以上。
聚力服務中心城區建設。扎實開展城市功能品質提升行動,市區一體打造首位度中心城區。推動宣城高新區與宣城經開區在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等方面協同發展。全力保障東部新城和市重點項目建設,征收土地3000畝、房屋15萬平方米。鞏固提升“雙創”成果。改造提升豆腐巷、綠錦小康村等老舊小區63個。啟動實施中心城區環衛一體市場化運行項目,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35%以上。深化“宛美紅色物業”等社區治理機制,全面做實聯合執法服務進小區,推動物業管理提檔升級。
夯實安全穩定基礎。實施社會穩定鞏固年活動,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。積極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,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,加快鄉鎮綜合應急管理站和消防站建設,安全事故起數、死亡人數持續下降。狠抓校園安全管理,加強心理健康教育,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校園。強化食品藥品全鏈條監管,創成省級“質量強區”。統籌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,加強突發輿情應對引導,做好自然災害防御和公共突發事件處置,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
完善社會保障體系。高質量實施省定民生實事。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,持續深化“三公里”就業圈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,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,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。優化“一老一小”服務,全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,區社會福利院遷址重建項目投入運營,新增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2個。落實生育支持政策,建成運營公辦普惠托育中心1個。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。提高基層醫保經辦服務能力,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措施,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。
強化公共服務供給。堅持教育優先,新建公辦幼兒園、義務教育學校3所,開班招生6所。探索“教共體”聯盟辦學模式,深化“區管校聘”改革,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率提升至60%以上。支持市高級技工學校創建技師學院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。持續鞏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建成果。深度鏈接長三角優質醫療資源,打造跨省、跨區域城市醫聯體,建立重點學科聯盟4個。支持市中心醫院“創三甲”、市四院“創三級”,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,全力構建貍橋、水陽區域醫療次中心醫療圈。
增強社會治理效能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健全“多網合一”“組網合一”工作機制,總結推廣“握手言和”“警民夜話”等治理品牌,加強“一站式”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建設,初信初訪一次性化解率、群眾滿意率保持98%以上,創建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(區)。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,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,推進平安鄉鎮三期視頻建設,對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保持高壓態勢,確保群眾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。深化“法治宣州”建設,持續推進“八五”普法。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,市區一體創成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。高質量完成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。支持工商聯、工會、婦聯、科協、文聯、殘聯、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,扎實做好民族宗教、史志檔案、外事僑務、防震減災、公共資源交易、供銷、關心下一代等工作。
政務
微信
政務
微博